怎么评价小米出版的《参与感》这本书?

以下为我在知乎上的回复:


今天终于看完了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的《参与感》,此书并不像想象中写的晦涩难懂,而是全篇大白话,也没有什么太生僻的词汇,所以通览一遍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总体的感觉有以下:

1.图文并茂,没有码字。
此书的结构非常符合小米的特性,列举了不少干货,也没说多少废话,配着精美的插画,再加上每个小单元的标题,整本书想要说的重心内容一看就知道。我个人是非常讨厌码字类的书,比如英国知名数据科学权威迈尔·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整部书就在讲一句话“大数据很重要”,但是缺少能够令人信服的实例或观点去证明,更多的是在陈述不疼不痒的事情。但《参与感》当中确实有不少内部众人所知的,众人所不知的小故事,没有多么宏达,但是很贴心。

2.黎万强的创业笔记
此书的内容很分散,从产品开发,到产品设计,再到产品运营,blabla~涉及了小米创业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一个方面的内容估计用嘴讲都能讲个通宵,所以每个小节的内容方面都是点到为止,仿佛在说:“想要知道更进一步的?那就自己去动手创业去~”。正是因为涉及的方面众多,创业者们才能够有一个可以参考的体系,具体执行上的细化根据行业的不同,根据执行人的不同而会千差万别,留给了目标读者可以想象的空间。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目标读者,尤其是那些创业者,如果没有创过业,仅仅是在公司打工的员工,看完这本书估计脑子里一丁点的残渣都不剩。

3.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现在的读者也好,网民也罢,都在信息潮流中早就习惯了各种信息冲击,会有不少人觉得iPhone6漂亮吗?不漂亮。小米4惊艳吗?不惊艳。魅族MX4啥感觉?没感觉。消费者的审美感在不断提高,早已疲劳的审美感看到任何东西都不会感到满意。但把这本书看作是一个产品的话,当一开始翻开书本的时候就能发现手感非常棒,里面还有书签,引用大量的我们熟知的案例,用最精炼的话去表达出他的观点。评价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把围绕在黎万强(书中的阿黎)周边所有的光环给褪去,再去品味一下这本书,只能说两个字··“好书”。

4.设计中的设计
黎万强在书中说自己是设计师出身,所以他对设计的追求不亚于小米的任何人。他尊敬的设计师之一是现任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因为原研哉一直在推崇"设计为人",也就是设计终将是服务于人,而非人服务于设计。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我们在看到山寨机的时候能够感觉到那么强烈的山寨感?设计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情感,只是当人们把设计结合进了具体的产品的时候,也就是设计具现化的时候通过大脑本能的想象,才能去产生某种共鸣。而这种想象是基于本能的认知和后天经验的习得,并非设计师拍脑子P出绚丽的画面。黎万强对设计的执着贯穿于正本书,包括书籍的设计,插画,文字,纸质等等。
--------------------分割线---------------------------
那这本书真的是完美得无可挑剔?其实也不是。据作者本人将这本书从今年的年初开始写,写了半年就出版了,虽然经过了N多人的试读,但看完之后总会有一种没看过瘾的感觉。本书的成功在于梳理的内容全面,但遗憾的也在于此。每个内容谈到的并不深入,关键的执行过程,比如小米企划案是怎么做的?MIUI冷启动具体是如何执行的?公司内部沟通机制具体是什么样的?都没有提到(maybe是机密?)。做产品的初创公司的共同的痛点就在于冷启动,但这个一笔带过就是个很大的遗憾了。另外一点在于,书中偶尔能瞥到黎万强个人的私生活,如果能够去多写一些在创业过程中生活与创业间发生的发生在他本人身上的生活故事就更好了,因为读者们看到不仅仅是一位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的黎万强,我们也能看到黎万强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是如何作出普通人或众多创业者每天面对的一大堆生活上的琐碎问题,这将更有助于读者的带入感。

评论
热度(1)

© 方崔永杰 | Powered by LOFTER